給兒子的第三封信:談國際觀 (2007.4.6)給兒子的第三封信:談國際觀 兒子: 這幾天是清明節連續假期,爸爸有較多的時間,可以和你談一談所謂的「國際觀」。也許,你現在一看到爸爸的信,就會感到壓力。希望你不要有這種感覺,就當成在看小說或是一篇文章,就算無法做到時,爸爸也不會責怪你。只希望你真的「長大」之後,不會怪為父的沒有告訴你這些東西。至於你聽不聽,或者是有什麼效果,我是不會強求的。 兒子,你應該也常常聽到,現在是一個「全球化」的時代,也就是在通訊和運輸的科技發展之下,世界交流或競爭的障礙已經被剷平了。就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 在「世界是平的」這本書中所說的,美國的父母現在對他們的子女說:「用功點,否則中國和印度的小孩正在搶走你的飯碗!」過去的競爭基本上屬於「國內競爭」,只要你能夠在一國之內勝出,你就獲得了工作的保障,國家疆界保障了你的待遇-外國人無法進入你的職場和你競爭。但是,情況已經不同了。過去世界貿易組織(WTO)規範各國必須要降低貿易障礙、進行貿易的自租屋網由化,現在更是要求各國打開服務業的自由化,連就業市場也要開放。此外,網際網路、E-mail、視訊等科技也讓服務業的工作經由切割,再「外包」(sub- contract)到世界各地,所以印度和中國的技術人員可以為微軟(Microsoft)等大型公司就地在子公司工作,再將成果以資訊網絡傳送回母公司。可以以這種方式切割的工作越來越多,包括會議簡報的材料準備、會計資料的整理、醫療圖片的整理和判讀等,都因為開發中國家的技術勞工「價廉物美」,使高所得國家的「中技術勞工」面臨高度挑戰,導致「M型社會」的形成。這是沒有煙消味的商業戰爭,但是它早已爆發!許多人以為是「台商」外移導致失業人數增加,但即使看不到廠商外移,工作可能也會外移,因為不外移的廠商根本無法生存,失業者經常連自己是如何失業的也弄不清楚! 因此,你不要以為目前所見,在台灣的生活條件都是「必然的」。在中國大陸和印度、越南、印尼,乃至於未來的緬甸或非洲的競爭之下,沒有競爭力的台灣年輕人,極可能在就業之時,才發現自己的「中等技術」完全沒有市場需求,只買房子有那些具有「高度技術」的求職者,才能夠在高工資的台灣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。這種現象不限於台灣,所有先進國家的年輕人都受到挑戰,你不能不知。我想和你談的「國際觀」,是指一個人擁有國際間重要政、經、社大事的基本常識,以及和國際菁英對話、溝通的能力。當然,你可能馬上會問:這「國際觀」很重要嗎?爸爸必須客觀的告訴你,這要看你對自己的期望;如果你想要在未來成為一個領袖型的人物,或是國際企業、大型機構的重要幹部,你就必須具有國際觀。但是如果你對自己沒有期待,只想過一種極為平凡的生活,則「國際觀」對你來說,當然就不會太重要。事實上,在台灣的許多傑出青年,往往在進行國際接觸的時候,就會發現自己的國際觀不足。它往往發生在和外國來的往來廠商代表接觸,或是到外國進行各種接觸之時;因為在面對面的接觸時,除了談論專業上的知識以外,免不了要談一些當地(外國)或本地(我國)的一般性事物,其內容極可能五花八門,上至天文地理,下至政治經濟文化,無所不包、無所不談。這時候,如果你連最基本的歷史、政禮服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、音樂、體育、環境等相關的人物和事件,都無法以外語(一般是英文)和對方溝通的話,場面經常會變得很尷尬,也會讓對方覺得無法和你進行更深入的溝通。於是,雙方的關係就僅止於浮面上的專業或業務關係,無法發展出更深入的交往,連帶也影響到雙方未來的合作!告訴你一個我親身的經歷。90年代初期,我剛拿到博士學位不久,有機會受到邀請,到馬來西亞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。我提出的論文充分準備,沒有什麼問題。但是在研討會結束後的夜裡,籌備單位為大家提供到吉隆坡鬧市一遊的機會。學者們混在一起,自然而然地搭訕聊天。但是我很快地發現,我的英文太差,無法和他們盡情溝通。你可能覺得奇怪,我在前面的信中不是說我的英語在泰國訓練的不錯,所以到美國就擔任了中國同學會會長嗎?沒錯,可是你要知道,這些學者是來自菲律賓、香港、馬來西亞等國,他們念的大學或中學都是用英語上課,說英語對他們來說幾乎已經是「母語」,所以他們可以以非常自然快速的方式,談論區域性發生的政治和經濟大事。而我,即使是平常非設計裝潢常注意世界大事,但幾乎都是以中文接觸,許多人名、地名和事件,我可以用中文毫無困難地說明或討論,但如果這些名字你不確定正確的英文,請問如何去用英語參與討論?因此,我雖然可以瞭解他們討論的內容,但卻無法參加討論,令我萬分挫折。眼見他們交流地不亦樂乎,我卻無法和他們深入交往。我後來沒有再受到邀請,參加類似的國際會議,我一直懷疑這是主要的原因。另一個類似的經驗,同樣是學術性的集會。我們一個被主持人挑選出來的研究小組,前後在新加坡開了三次的學術研討會,討論各人提出的論文章節,最後出版了一本書。他們分別來自加拿大、新加坡、香港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菲律賓、美國(但在日本教書),他們大概都是上英語的大學,我發現竟然又是我的英文最差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,而這次是前後三次。在他們有說有笑之下,我只能勉強地跟上笑聲。幾年之後,我們這一群人之中,有人當上香港的大學校長、有人當上新加坡的院長、有人當上印尼的部長、有人當上加拿大的中心主任…。想想,如果當時和他們沒有語言的隔閡,能夠進一步交G2000往的話,我的個人關係豈不是豐沛異常?雖然由於語言問題較小,我和新加坡的院長仍有聯繫,但我對於其他同僚的無法深入交往,迄今仍然耿耿於懷!其實,學術界的國際交往還算有限,如果是在企業界,更是家常便飯,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,天天迎來送往之外,極可能還要一起「打幾桿」呢!因此,連一般的國際禮儀,可能都必須有所瞭解,否則極可能鬧出笑話,影響雙方的交往,甚至是生意的成功與否!台灣許多年輕人,連最基本的搭電梯禮貌都不懂,進電梯者應該讓出電梯者先出,但國內每每看到大學生在「搶電梯」,讓人搖頭不已。大學生上課吃早餐、戴帽子、睡覺、出入電梯迎面不打招呼等先進國家大學生看不到的現象,在台灣可說「應有盡有」,真不知未來如何面對世界。因此,不管你未來準備要進入什麼行業,只要你是一個有潛力的人,你都極有可能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經驗。你到底擁有何種「國際觀」,將相當程度地影響到你的發展。也許外國客戶對你的老闆給你幾句讚美之詞,你就能夠快速升遷,而別人還要耐心排隊呢!然而,對於沒有能力到外國,以農地貸款交換學生、小留學生等獲取國際經驗者,要獲得這種能力其實是不容易的。平時要對國際事務保持適度的關注,這或許並不困難;但如果要以英語來面對世界事物,可能就要下功夫,每週有固定的時間看英語的週刊或報紙來自我訓練。現在回想1973年我大一時,大家都對當時「大一英文」所用的「二十世紀英語讀本」恨之入骨,因為裡面大部分是由時代(TIME)週刊所選出的天文、哲學等文章所構成的「天書」。現在想想,其實應該感謝當時用心的教授,也遺憾後來沒有順勢強化自己的英文能力,導致雖然有能力獲得名校的學位,卻仍然沒有能力掌握英語,創造優勢。因此,兒子,除了你的專業以外,我希望你在大學畢業之前,能夠在英語檢定上考過設計給外文系學生考過的級別,並持續強化你的英語聽、說能力,你未來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人才。我也希望你持續吸收國際知識,讓你有能力以英語和別人討論天文、地理、哲學、文化、音樂等議題。談到貝多芬時,你可以馬上以英語說出他的幾份著名的樂章;談到愛因斯坦時,你馬上可以用英語分析他的物理貢獻。談到蘇格訂做禮服拉底時,你可以舉出幾項他的哲學觀念。談到哈伯望遠鏡時,你可以談一下它發現了什麼天文景象。談到非洲時,你可以分析達佛(Darfur, Sudan)目前的困局如何解決。Fed主席Ben Bernanke發表了對美國通膨的看法,會如何影響歐元或台幣的匯價?很難麼?對我們而言,是的。但如果你沒有決心,在這三到四年的時間完成這些挑戰,而只是一天到晚想打電動、看職籃的話,你頂多就只能成為二流的人才,在你的專業上平凡地為別人工作罷了。當然,沒有人能夠保證你如此自我訓練之後,一定是成功的人才;然而,你成功的機會當然遠高於其他一般人,因為沒有理由老闆不提拔這麼優秀的幹部!就算你無法登峰造極,擁有這種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的成就,不也是一種完美嗎?人生的目的有各種說法,但是追求「真、善、美」,享受「真、善、美」,應該所去不遠了。爸爸的研究是在求真、評論事物是在求善,教學也是在求善,和媽媽的專情是在求人生之美,藝術家、音樂家都是在求美。兒子,請問你人生的目標是在追求什麼?你又如何具備能力去實現它們?「國際觀」使你關鍵字行銷有能力面對世界、卓然不群。出國留學的準備和實踐過程,會讓這種能力的獲得較為容易。當然,如果你沒有出國留學,也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,練就一身「武功」,並且熟悉世界政、經、社大事,瞭解各種商業趨勢、大企業動態的話,沒有道理說你將來不會獲得大機構的重視,獲得不次拔卓,嶄露頭角並大放異彩。然而,擺在眼前的事實是,沒有出國留學的台灣畢業生,即使是一流的人才,絕大部分要應徵工作時,大概都只能在國際企業的台灣子公司就業,沒有機會到該企業的母公司去發展,練就更高強的武藝,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語言能力不足!如果你有機會到中國大陸的「國家重點大學」去參觀,你會看到早上八點鐘時的景象,竟然是在校園中所有的樹下都是滿滿的大學生,人手一冊地在背英文單字或英文字典,那種激烈競爭的場面會讓台灣人看得目瞪口呆。我從小到大在台灣大概只看過一個認識的人是如此用功的,就是我念小學時住在善化初中宿舍隔壁的孔金鷗大哥,當時他念台南一中,一有空就在關在教室一個人背英文,後來他被保送台大電機系,考取公費留學房地產,現在是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的講座教授,兼休士頓太空中心的顧問!反過來看看我們的大學生,很多人在深夜玩電動之後,早上通常還賴在床上無法動彈!政治大學一位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客座回來的經濟學者告訴同事,有一位上課時無精打采的學生,下課後在回答她的詢問時告訴她,英語托福考試考了全班最後一名。這位台灣老師問他考了多少,他說「只」考了600分(電腦新制250分,約需超越90%的考生)。這讓台灣老師驚訝不已,因為台灣即使是最菁英的台大或政大,全班最後一名一定遠遠落後在此之後,如何和北大競爭外國留學的機會?別說獎學金,連入學許可都難以競爭!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這些,也決心要培養「國際觀」,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,你將變得很忙,沒有時間去「浪費」,不是嗎?記住,有能力規劃時間使用的適當方式,規律、從容地生活和學習,也是通往「國際觀」的必經之路。爸爸為你加油,並祝福你!(2007.4.6)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賣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k53pkro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